行业资讯

青岛市市北区:有效整合资源 打造特色平台

34 0 作者:知识产权报 2014-12-04 10:16
摘要:    “根固则树荣。加强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知和专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是青岛市市北区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基石;有效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化服务

    “根固则树荣。加强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知和专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是青岛市市北区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基石;有效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则是市北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的特色发展之路。”青岛市市北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孙春艳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继2012年青岛市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后,知识产权再次扮靓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2014年8月,青岛市市北区荣获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称号,成为青岛市唯一的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强化培训 营造氛围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北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孙春艳介绍,近年来,以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为契机,青岛市市北区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3年,市北区共提交专利申请418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544件;授权专利1445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55件。

  据了解,市北区已经连续两年承办青岛市知识产权宣传周现场咨询活动。在宣传过程中,市北区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政策进行了宣传讲解和专利申请现场咨询,并向辖区科技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赠送《专利法规政策汇编》《青岛市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选评》等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宣传资料。“多年来,通过开展广场宣传,组织知识产权政策宣讲,知识产权政策培训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等活动,市北区营造了浓厚的知识产权事业氛围,有效促进了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孙春艳表示。

  除了增强对普通民众的知识产权宣传,市北区还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训。近年来,市北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及专利实务培训会,重点宣讲了国家、省、市专利相关的政策和要求,并邀请了青岛市知识产权讲师团专家进行专利实务的讲解。此外,市北区还组织了相关企业参加欧洲及德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识培训班、电子信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欧洲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务实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普通民众意识的提升和专业人才业务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市北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助推剂。”孙春艳表示。

  整合资源 提升服务

  “知识产权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市北区结合自身实际,有效整合当地资源,打造了特色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孙春艳看来,发展知识产权,是市北区盘活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近年来,市北区一直致力于积极打造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中央商务区,市北区引进了青岛联合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融资对接;在工业设计产业园,市北区建立了高科专利技术转移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信息利用、专利管理和转化实施技术转移服务;在青岛市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交易中心,对创新产品、专利技术进行展示,并提供交易平台。全方位、功能完备的配套服务平台的建立,一步步勾勒出了市北区特色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轮廓。

  “以橡胶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为例,该服务平台通过引入国家化工橡胶专利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知识产权流动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帮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质押融资、重组并购、应对侵权纠纷等事务。”孙春艳表示,通过打造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市北区整合了区内专利优质资源,为辖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专利查新、信息咨询、技术交易推广、中介服务以及咨询、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真正发挥了知识产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作用。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市北区备感责任重大。”谈及接下来的工作,孙春艳表示,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市北区将进一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紧紧围绕提升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综合能力,着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创新服务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我们期待知识产权继续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孙春艳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