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专利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8 16:44
套用马年春晚的一句歌词:“天空飘来五个字,打车不是事”,2014年最火的软件莫过于打车软件,阿里和腾讯两大土豪请全国人民打车,可造福了尔等屌丝,不用挤公交车,身体倍爽之余,笔者分析了打车软件的专利情况,和思博的朋友们分享探讨,欢迎拍砖。
首先笔者对打车技术的定义为:
根据地理位置自动选择最优方案供乘客和司机配对(原谅笔者是完全的技术门外汉)提取的检索式为:
1.TI,ABST,CLM+=出租车 and SIC=G08G1/00
2.TI,ABST,CLM+=(出租车 and (移动终端 or 手机 or 客户端) and 服务器 and 定位 and (叫车 or 打车))3.TI,ABST,CLM+=(出租车 and (移动终端 or 手机 or 客户端) and 服务器 and 定位 and (叫车 or 打车))为了相应版主的号召,笔者废话不多,以图为主:
这张图告诉我们发明授权很低,实审很多,其他自己理解。
打车技术的技术发展趋势,从2010年开始爆炸性增长,是不是同智能手机的市场普及率增长节奏很像,再一次证明了一项技术的发展同一项技术的产业化息息相关。
图3里没有腾讯,没有阿里,没有百度,对,真的没有。
图4生动的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镶着金边的抹布,什么人才分布、产业分布、市场竞争度,诉讼易发地神马的才不会说呢。
终于上干货了(笔者也觉得只有用软件做出的图表给思博的朋友不够诚意),鉴于时间关系,笔者浏览的是摘要和独权,可能存在技术理解的偏差,如果因为这个给你造成了损失,笔者只能报以最深的惋惜。
上图明打车技术2001年就有专利出现,2005年之前主要是通过电话和短信通过服务中心订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2006年之后通过智能手机移动网络进行订车的技术开始流行,到了2012年之后遍地开花,笔者也未在逐个分析。
既然两位土豪请我们打车,我们怎么能不礼尚往来一下呢,阿里和腾讯投资的对象公开的专利都是0,这样都能获得投资,笔者觉得现在去蓝翔技校学学软件开发,开发个点餐软件,请全国人民吃饭,特别是请贫困人民,说不定就感动中国了。
最后,笔者很严肃的认为,目前两大土豪竞争打车软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而同时对技术却很漠视(参照图3二者都没有专利布局),说明其醉翁之意不在久,而在抢占移动支付入口,请打车、请吃发、请看电影只不过是手段,移动支付才是最终的竞争点,笔者预测5年之内这里会有一场大战。
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9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