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重要性 | 这个周六,还能听到孟爷爷说出《非诚勿扰》吗?
日前,江苏卫视被法院终审判决停止使用《非诚勿扰》栏目名称!金阿欢起诉江苏卫视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商标侵权一案,历经三年的“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意味着,江苏卫视节目《非诚勿扰》或将面临着改名,距离这周的《非诚勿扰》开播还有五天时间,不知道它要改成啥名字呢?截至目前,江苏卫视及其制作方远景影视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想到这个周六晚上,孟爷爷潇洒走出后,不再一如既往的说: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栏目《非诚勿扰》,小编莫名倍感心塞……
案情回顾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金牌“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于2010年元月开播,是国内家喻户晓、在中国及世界华人圈中极有影响、收视率最高的一栏节目。
2013年2月,温州小伙金阿欢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与自己已经获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交友服务、婚姻介绍所”服务类别和名称相同为由,委托代理律师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及合作伙伴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要求停止侵权。
据悉,温州小伙受到电影《非诚勿扰》启发,于2009年2月16日,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非诚勿扰”商标,并于2010年9月7日获得商标注册证,服务范围属于“交友服务、婚姻介绍所”,与江苏卫视节目如出一辙。
2010年,也正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收视飘红的时候。2012年,江苏卫视认为 《非诚勿扰》节目在商标服务类型上以及商标图案上与金阿欢所注册的商标不同,不存在商标侵权,当庭拒绝和解。
2014年12月,一审法院以两者属于不同类服务为由驳回了原告金阿欢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认为“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电视节目虽然与婚恋交友有关,但终究是电视节目,相关公众一般认为两者不存在特定联系,不容易造成公众混淆,两者属于不同类商品(服务),不构成侵权”。
本案经一审二审程序,跨三年之久。终审判决将《非诚勿扰》电视服务认定与第45类的“交友、婚姻介绍”服务相同。而江苏卫视的金牌节目《非诚勿扰》也将面临着被迫改名的困扰。
一审判决:不构成侵权
一审法院认为“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电视节目虽然与婚恋交友有关,但终究是电视节目,相关公众一般认为两者不存在特定联系,不容易造成公众混淆,两者属于不同类商品(服务),不构成侵权”,遂于2014年12月,驳回了原告金阿欢的诉讼请求。
原告金阿欢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终审改判:“反向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2015年12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作出终审判决【(2015)深中法知民终字第927号】:
一、撤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2013)深南法知民初字第208号民事判决;
二、被上诉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立即停止侵害上诉人金阿欢第7199523号“非诚勿扰”注册商标行为,即其所属的江苏卫视频道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停止使用“非诚勿扰”栏目名称;
三、被上诉人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上诉人金阿欢第7199523号“非诚勿扰”注册商标行为,即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停止使用“非诚勿扰”名称进行广告推销、报名筛选、后续服务等行为。
本案被告(被上诉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主要抗辩观点为:
1、《非诚勿扰》节目系长江龙新媒体有限公司出品,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不是适格主体;
2、《非诚勿扰》栏目名称不是商标性的使用;
3、《非诚勿扰》是电视文娱节目(第41类),与原告的“交友服务、婚姻介绍所”(第45类)类别不同,不存在交集、不存在识别混淆。故不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害。
原告(上诉人)的主要观点是:
1、长江龙公司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全资子公司,是被告的附属者,《非诚勿扰》节目是供江苏卫视专享使用的,所谓的“出品人”由谁挂名,只是被告内部单位考核事宜。本案争议的是栏目名称的商标,而不是作品的著作权,故被告是适格主体。
2、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电视栏目名称的使用本身就是商标性使用,即《非诚勿扰》栏目名称就是将“非诚勿扰”作为服务的标识也就是服务商标使用;
3、诉讼前被告自我介绍、广电总局文件、新华网官方评述上,均将《非诚勿扰》归类为“婚恋交友节目”,“婚恋交友节目”就是“婚恋交友服务”,只不过手段形式不同。
4、《类似商品与服务区别表》是按照常规性的服务行业的分类类名划分的,并没有考虑也根本无法考虑到行业中的一些非普遍性的特殊情形(如电视台刻意从事超出服务行业的一般性分类、延伸覆盖至其他行业服务的情形,如交友婚介服务的情形)。《类似商品与服务区别表》第41类并不包括行业的个性超越该行业的常规特征并覆盖其他行业的情形。也就是说,第41类的电视娱乐服务如超出该行业的特征,覆盖“交友、婚介服务”,并非是《区分表》的原意。从商标的定义与功能上看,当从事某一类服务超出该行业的一般性特征并延伸覆盖其他类服务时,必须予以必要的审慎并避免与覆盖类别服务中的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生冲突。《非诚勿扰》电视节目不是通常的娱乐节目,而是婚恋交友节目,并非专业演员上场,而是求婚“真人秀”。《区分表》不构成对本案商标侵权认定的障碍,应让位于司法解释关于类似商品和服务的认定标准。《非诚勿扰》婚恋交友服务与原告(上诉人)的服务应认定为相同类别。
5、《非诚勿扰》栏目使用的服务商标,与原告(上诉人)商标音、形、义相同。
6、从不同角度来看,《非诚勿扰》电视服务除了容易与我方服务产生来源混淆、关联混淆外、还造成了典型的反向混淆。由于江苏电视台的强力宣传,已客观上淹没了上诉人的商标,不可避免地压缩了法律预留给商标注册人的权利空间、压缩了权利人今后正常的品牌运行空间。
深圳中院二审认定:
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节目,从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判定,其均是提供征婚、相亲、交友的服务,与上诉人第7199523号‘非诚勿扰’商标注册证上核定的服务项目‘交友、婚姻介绍’相同。......由于被上诉人江苏电视台的知名度及节目的宣传,而使相关公众误认为权利人的注册商标使用与被上诉人产生错误认识及联系,造成反向混淆。江苏电视台通过江苏卫视播出《非诚勿扰》,收取大量广告费用,也在节目后期通过收取短信费获利,足以证明系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使用,其行为构成侵权。在判定本案被上诉人是否构成侵害商标权时,不能只考虑《非诚勿扰》在电视上播出的形式,更应当考虑该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目的等,客观判定两者服务类别是否相同或者近似。原审法院认为“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电视节目虽然与婚恋交友有关,但终究是电视节目,相关公众一般认为两者不存在特定联系,不容易造成公众混淆,两者属于不同类商品(服务),不构成侵权”的认定错误,本院予以纠正。上诉人指控被上诉人在《非诚勿扰》节目中使用‘非诚勿扰’商标侵害其商标权,证据充分,本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