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北京市高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以及清华大学法学院科技文化与竞争法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与知产宝司法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护状况数据报告》,数据报告分析显示,去年一整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案件54352份,以裁判文书结案的共5022份,超过九成。在这些已判决的案子中,知产案件审理时间平均在125天,一审民事案件判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超过七成。
创新:首次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做法院数据分析
此次数据报告发布是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全年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作为分析样本,首次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对一家知识产权法院做全面的大数据观察和分析。
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中国首个知识产权专属管辖法院率先成立。据相关统计,该院2015年结案总数为5432件。此次发布的数据报告,以知产宝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数据库收录的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案件的裁判文书作为分析样本,共计5022份。
数据报告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整体运行状态的分析;从知产行政案件和知产民事案件两个角度做概括性分析;将公众最为关注的技术类案件审理、判决赔偿金额、审理时长、陪审员参与、涉外案件等因素进行专项分析;对法官个性化分析,按照院长、庭长以及典型法官团队的角度,对14位法官进行多维度的数据法官画像分析。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数据报告,是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以此探寻知识产权保护新思路,发掘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律。
数据:知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125天
据介绍,在样本数据中,共有3777份判决书可以确认案件受理时间和判决日期,审理时间的分析以该部分判决书为样本。
数据报告分析称,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判决结案的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是125天,民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94天,行政案件平均审理时间132天。
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的民事一审案件中,审理时长从高到低依次为专利、著作权、商标,民事二审案件中,审理时长从高到低依次是专利、商标、著作权。行政一审案件审理时长从高到低依次为专利、商标。
10件案件索赔获全额支持
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支持或部分支持诉讼请求的68件一审民事案件中,权利人请求损害赔偿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共计54件。
数据报告对上述54件案例样本的赔偿金额进行分析称,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民事案件判赔金额集中于10至30万元之间,占全部赔偿案件总数的33.33%,判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案件占赔偿案件总数的77.78%。
在这54件案例样本中,有10件案件法院判决全额支持权利人相关诉讼请求赔偿额。判赔金额最高的案件是一件涉及“美容器”外观设计专利的民事纠纷案件。法院全额支持了原告诉请的320万元赔偿金额。
仨院长人均结案裁判文书27万字
数据报告还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团队进行了专项分析。在样本数据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三位院长2015年共结案162件,人均结案54件;院长审结案件裁判文书总字数为81.24万字,人均27.08万字。
该院四位庭长2015年共结案427件,人均结案107件;庭长审结案件裁判文书总字数为145.22万字,人均36.3万字。
来源: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