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导航产业
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这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今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下称专利导航实验区)。同时成为专利导航实验区的,还有苏州工业园、杭州物联网产业园、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长春高新区、宝鸡高新区。
所谓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解释,其主要目的是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目标就是促进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专利导航下实现升级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利润率大幅增加;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企业主导、“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逐步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在若干个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储备初具规模、专利质量整体较高、专利布局科学合理、专利结构明显优化,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专利组合;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环境持续优化,资源集聚、价值公允、流转活跃、保护有力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利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有效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 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探索建立并实践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到试点工程实施期满,建成1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专利密集、布局合理的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培育20家左右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单位培育,在部分行业初步形成专利协同运用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专利的协同创造、协同运用、联合保护和协同管理。
另外,还要面向市场主体,培育30家左右掌握核心专利、专利运用能力较强、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或者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专利运用服务的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