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申请专利,这个创造者被自己亲手开拓的市场踢出局
发布时间:2018-09-30 14:25


世界上第一台VCD机是中国人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U盘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发明人及他们的企业发展之路却大相径庭……


邓国顺,“U盘之父”,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老板,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U盘的中国人,他的公司在今天被誉为“中国移动储存第一股”。


姜万勐,“VCD之父”,创建了安徽省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他是世界上第一台VCD机和VCD的发明人。但是在将VCD推上市场两年后,“万燕”就被自己一手经营出来的巨大市场踢出局,至于今日,人们认识“万燕”和“姜万勐”,可能只是因为读过一些商业教材。


同样被称为某种热门产品“之父”,同样是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市场,为什么朗科至今仍如日中天,而万燕却已销声匿迹?把万燕逼上绝境的,竟然只是一件当初被姜万勐忽略的“小事”,听起来令人唏嘘……


万燕的快速崛起之路


1992年4月,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技术博览会。时任安徽现在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正驻足在一个2平方米的展台前,沉思良久,不愿离去。牢牢吸引他眼球的是一项图像解压缩(MPEG)技术,由美国C-CUBE公司展出。


眼前这项技术,给工程师出身的姜万勐一种直觉:用MPEG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音像视听产品VCD,那么,一个低成本、小尺寸的VCD光盘便可以取代既昂贵又占据大量面积的LD影碟,物美价廉,加上国内对影音产品的强烈需求,VCD必将开创光盘记录的全新时代!


事实证明,姜万勐的直觉是对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观看卡拉OK和电影,依靠LD影碟机(镭射影碟机)。这种影碟机粗大笨重,播放的LD影碟也是个庞然大物。



左:LD影碟;右:VCD影碟


这么粗大笨重的机器和影碟,卖得却不便宜:一台刚上市的日本先锋LD影碟机要卖到8、9千块钱;而一张LD影碟则要卖到4、5百块钱。况且,八九十年代的一千块比现在的一千块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昂贵的产品,在当时中国的销量却一点也不差:1993年中国市场上LD影碟机销售100万台。其他影音产品销量也很高:组合音响销售142万台,录像机170余万台,CD激光唱机160余万台。


这说明,群众是多么需要影音机,不惜花费重本也要购买。


如果,利用MPEG技术能把现有影碟和影碟机的成本降下来,如,LD影碟成本要300块,而VCD影碟成本只需30块钱,成本降低90%,但VCD与LD影碟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更多人能卖得起VCD影音产品,人们更将会争先恐后购买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


这一开创性的构想,促使他迫不及待地想应用C-CUBE公司的MPEG技术。时任C-CUBE公司董事长的美籍华人孙燕生决定与姜万勐合力打造应用MPEG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开创一个光盘记录与播放的全新时代!


安徽省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顺势成立。万燕的万,指姜万勐,燕,取自孙燕生。


姜万勐的想法成真了。1993年9月,万燕第一批,也是世界上第一批1000台VCD机下线。


产品刚下线,1000台VCD机马上被国内外家电公司抢购一空,他们迫不及待地把万燕的VCD买回去拆解研究。


1994年初,万燕VCD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这时,VCD机定价5300元,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很快也就卖完。


此时的姜万勐和万燕公司,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倾注全部精力财力培育VCD市场:一边向市场推销产品,大打广告;一边收购11家音像出版社的版权,推出97种卡拉OK碟片,让消费者尽情享用VCD提供的丰盛的视听大餐。


老百姓对VCD的接受很快,而VCD产品推出的近一年来万燕都牢牢占领市场100%的份额。万燕的努力得到了消费者的十分肯定。


一手打开VCD市场的万燕,在这时走向了最辉煌的时刻。辉煌之后,便是苍凉,如同昙花般,盛开之时,也是它开始凋谢之时


生意人的商业嗅觉是非常灵敏的。VCD机蕴藏的商机,对于中国商人,特别是广东商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青草地对于饥饿的马群。偏偏,万燕开发的这一片青草地,没有任何设防,任何饥饿的马儿都能进来饱餐一顿。


组装VCD整机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也没有生产许可等政策限制,再加上市场已经被万燕一手打开,广东又是散件水货的聚集地,几个因素综合影响之下,很快,VCD组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珠江三角洲。“ 床板工厂”开始遍布大街小巷,一个人一天可以组装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装出几十台,各种品牌VCD机鱼龙混杂,但生产的产品都供不应求。


1996年,距离万燕推出全世界第一台VCD两年之时,全国VCD销量已突破600万台, 但“万燕”VCD的市场份额却已不足3%。


同一年,“万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


至此,万燕,这个一手开拓VCD市场的公司,被迅速成长的VCD市场踢出局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万燕的窘境?从开拓新市场角度看,万燕跟朗科多少有些相似,我们从两者对比中找出答案。


1999年,邓国顺和合作伙伴成晓华以15万元的资产注册成立了如今的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移动存储器——闪存盘(取名“优盘”),而邓国顺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U盘之父。


跟万燕相似,刚将优盘推出市场,朗科的优盘产品占领了市场的大份额,到2002年,朗科创下了2.5亿元的销售奇迹。


也跟万燕相似,伴随着火爆的销售,市场上各种U盘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国内市场的同类竞争品牌就多达200余个,加之国外巨头SanDisk、金士顿、PNY、索尼等几乎所有做过计算机存储业务的企业都加入了闪存市场的争夺战中。


但是,跟万燕不一样的是,朗科在推出第一代优盘之前,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提出了专利申请,面对众多企业对市场份额的瓜分,朗科拥有强有力的专利武器反击


2002年9月,朗科针对华旗发动侵犯专利权的诉讼,并在此后对美国多家公司发动侵犯专利权诉讼,在朗科一系列的诉讼进攻下华旗败诉,SanDisk、金士顿、PNY、索尼等国际巨头都展开了和朗科的合作。而台湾宏基则退出了移动储存领域。


发明优盘创造的巨大利益,再一次回到了朗科的手上。


万燕在1993年发布VCD的时候,距离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已经有将近十年了,但姜万勐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结果,就这一个失误,让万燕把自己逼入绝境:

第一:任何一家家电厂家,甚至家庭作坊都能拿万燕的技术生产VCD机,一时间,万燕出现了无数的对手;

第二:背负着巨大研发成本和市场培育成本的万燕,一台VCD卖4、5千都没多少钱赚,面对众多厂家“拿来主义”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万燕无能为力;

第三:培育市场的各种铺张,耗尽了万燕的财力和精力,因而再也无瑕对自己的技术进行升级改进,落后的技术很快被先进的技术淘汰。


若当年,万燕先申请了专利,然后再将产品推上市场,谁能与他竞争?退一万步讲,即使万燕将市场分与其他企业,仅向使用万燕技术的企业收取每台VCD一块钱的专利费,也能给万燕带来每年上千万的收入,何至于销声匿迹?


来源:专利战事


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6901-400